Search

#妳是對的~

今年6月及7月因為3級警戒而使餐飲業無法內用,身為受到波及的餐廳...

  • Share this:

#妳是對的~

今年6月及7月因為3級警戒而使餐飲業無法內用,身為受到波及的餐廳第一線內場,她們的心理健康會怎麼反應在外在的生理?

最近微解封後,漸漸門診中出現了這群高壓力的求診病患,他們多半一開始是很冷靜地在描述自己牙齦的情況,例如刷牙時流血、口臭等等,但是他們的冷靜,居然是最大的問題來源!

她們是『異常』的冷靜,不是正常的那種。
兩者之間的差異是:說話時有沒有帶著應有的情緒。

看診前,我的助理會跟病患聊聊天,一方面讓病患減壓,另一方面多了解病患的背景,這通常對我們醫師的判斷很有幫助。

這位患者是一位北部美食街的員工,疫情剝奪了她的工作,她今年
54歲,家裡還有2個孩子念大學而一位正好今年畢業,也找不到工作,先生是廚師,也同樣是疫情蹂躪下的受害者。

當一整個家庭,除了花錢卻無法有收入時,恐慌感的破壞是很深沈的在撕裂內心的意志力,這位病患門診時冷靜地訴說他的牙周變化,而且是一個字一個字慢慢說,其實很少人會這樣說話,我覺得怪怪的。

然後她提到,她去了幾間診所看過,每間都說她是牙周病,一個月內在不同診所洗了3次牙,但是牙齦一直沒有變好,而我是她的第4間牙醫診所。

『醫生,我覺得我不是你們說的牙周病』病人繼續冷靜地說著。

『我真的快要受不了,醫生你幫我把這些牙齒都拔掉吧,我不想再面對了』一樣的冷靜說完了那麽負面的話語。

我覺得她對生活跟對自己,都是絕望的,一邊是疫情,另一邊是病情。

我看了她的牙齦,我用雷射測試牙周的反應,牙齦有流血但卻不多,的確不像是嚴重的牙周病破壞,X光也沒有出現大幅度的骨頭破壞。

『醫生,你找不出原因就乾脆拔掉這幾顆吧,我不想再理了』

我想起助理跟我說的病人背景,她精神壓力那麼大,應該是很難支撐她的狀況才對。

『妳有吃抗憂鬱藥物嗎?』她的異常冷靜讓我聯想這件事

『我沒有買藥,我只有拿我先生的藥吃』一樣的冷靜回應。

『是身心醫學科的藥物嗎?妳先生在吃的』

『好像是』病患回答。

這讓他的牙周問題有了最可能的答案,也說明了洗了3次牙卻沒復原的理由,很多人在這波疫情下身心俱疲,也服用了類似的抗憂鬱劑等精神科藥物,這些藥物的副作用之一,是降低唾液分泌並引起牙齦發炎。

我跟她說了這個可能,並支持她的論點:她是對的,這不是典型的牙周病,並請她去看精神科醫師評估,先不要吃她先生的藥物。

『那我要怎麼過下去?』病情有了交代,但疫情沒有。

『不吃藥我整晚都睡不著』她有了情緒,卻屬於悲傷及恐懼。

我說:『牙齒別拔了』

『等妳那邊穩定,妳再回來找我,先別擔心妳的牙周,他們還撐得住』

我真心希望這一切能過去,能再她回診後延續她的牙周追蹤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曹皓崴醫師:悅庭牙醫診所與CEREC Asia亞洲區數位牙科教育中心的創辦人,致力於給予患者高品質的牙科治療,多年來不斷進修精進,擁有豐富臨床牙科經驗,經常至各國進行牙科演講與交流。
View all posts